EN
临床与科研
Clinical research
科研文献第二期丨纳米刀临床应用最新消息
发布者: 分享:

文献附件下载: 1_影像学引导下不可逆电穿孔消...肿瘤专家共识(2022版)_魏颖恬(1).pdf



不可逆电穿孔技术(IRE)以其具有组织选择性的特点及高免疫相关性而逐步获得临床工作的肯定和青睐,解放军总医院放射介入科肖越勇教授和上海瑞金医院放射介入科王忠敏主任带领团队在此领域做了大量的探索,处于学术的前沿,召集并出版了第一版《影像学引导下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专家共识》,以后简称《共识》。


摘要



不可逆电穿孔(IRE) 为消融治疗肿瘤技术,尤其适用于特殊部位实体肿瘤,可不损伤血管及胆道结构等肿瘤周围结构,常用于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近年来国内专家对于 IRE 治疗肝脏肿瘤已获得了成熟经验。为更好发挥 IRE 优势和规范临床操作、最大限度避免相关并发症, 特召集国内相关专家讨论制定此共识,供临床参考。



《共识》内简洁的阐述了纳米刀技术在肝脏恶性肿瘤消融治疗中的技术优势,适应症&禁忌症,对于患者的选择给出了明确的建议,对于不同影像导引的优缺点也做了总结。《共识》详细阐述了纳米刀手术从麻醉的步骤、处置、布针的原则、设备操作步骤和参数的选择。



表 1  病灶大小与 IRE 术中建议电极针数


图 1  俯视图显示 IRE 术中以 3~6 支(A~D)电极针布针时,电极针与肿瘤及血管的关系


关于并发症的的预防及处理,《共识》全面的从心律失常、出血、热损伤、感染的角度给出了专业的建议。


《共识》指出:IRE 消融用于治疗肝脏肿瘤,对于直径≤2 cm 病灶的消融效果明显优于>2 cm 且≤3 cm 者,而对直径>3 cm 病灶的消融效果较差[11,23-25] 。对直径≤3 cm 且靠近肝门部等重要结构的肝脏肿瘤, IRE 可作为治疗首选。
《共识》就IRE临床应用范围的拓展也做出了前瞻性引导,是开展IRE肝脏恶性肿瘤治疗医师的首选参考文献。








1059b346e15ed41b2fb66ea6021b7ad.jpg

 


魏颖恬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放射科

主治医师



· 1994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学影像专业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介入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纳米刀肿瘤消融分会秘书长。

· 世界肿瘤介入治疗协会(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Oncology,SIO)委员。

· 亚洲冷冻治疗协会(Asian Society of Cryoablation,ASC)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肿瘤消融专委会委员。

· 国家肿瘤微创治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磁共振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 擅长影像学引导下各部位病变的穿刺活检、消融、纳米刀及血管介入等治疗。

· 参编中英文著作及教材8部,参译著作5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研课题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5项,科技部重大支撑课题1项。






肖越勇.jpg

 

肖越勇     国之名医——卓越建树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放射科主任医师





· 国之名医—卓越建树

·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院中心放射科主任医师

· 第21届国际冷冻治疗协会主席

· 亚洲冷冻治疗学会名誉主席(第1-2届亚冷会主席)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常务理事

· 介入微创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 肿瘤纳米刀消融治疗学会 主任委员

· 国家肿瘤微创治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副理事长

· 磁共振介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 国家卫健委制订《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专家组副组长

· 北京医师协会介入医师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 北京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主编

· 《中国医学影像学技术》杂志常务编委

· 《介入放射学》中英文版杂志常务编委

· 《中华放射学》杂志 编委






 

王忠敏     医学博士、博士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放射介入科





·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副会长

· 中华医学会放射介入专委会秘书长                  

· 中华医学会放射介入胃肠/胰腺专委会主任委员            

· 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 

· 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奖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领军人才

·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及省市级各项科研课题21项 

· 以第1完成人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

·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和论著90余篇(其中SCI收录42篇) 

· 主编和合编7部著作